“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老話在中鐵十四局宜涪高鐵項目機械操作手段長存身上得到了生動體現。近日,他成功考取智能化三臂鑿巖臺車操作證,這是其職業生涯中的第二本“駕照”。與他一同“持證上崗”的,還有10名產業工人。一紙證書,標志著他們在專業化、智能化的成長道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
產業工人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中鐵十四局二公司緊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主線,以政治保證、制度運行、素質提升、權益維護為總體路徑,全力鍛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紅色驅動,鑄魂賦能激活“一池春水”
“鐵道兵靠著手抬肩扛,建成了襄渝、成昆、黎湛等鐵路線,這種精神,今天依然是我們攻堅克難的傳家寶!”在廣西灌陽電站項目,黨支部書記孔令強一堂聲情并茂的“紅色黨課”,讓地下廠房工班的20余名產業工人開了眼界。將“大三線的故事”搬上桂北山區的綠色能源建設舞臺,紅色歷史成為激勵人心的“精神加油站”。
深入一線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張亞舒 攝)
如今,依托產業工人社區與工地小家,一個個“紅色課堂”“流動講堂”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這里不僅是學習政策章程、重要講話的精神陣地,更是傳授施工工藝、安全規程、質量標準的“技能加油站”。通過“理論+實操”“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元化學習模式,實現了產業工人思想素養與專業技能的“雙提升”。
“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傳達政策,工友們聽得進、記得牢。”孔令強表示,紅色基因的融入,有效凝聚了人心,激發了干勁,為隊伍建設注入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服務驅動,暖心打造“此心安處是吾鄉”
“要讓工友們干得出彩,首先要讓他們住得舒心、過得開心。”該公司著力打造設施齊全、服務周到、管理規范的產業工人社區,從源頭上改變工地宿舍“臟亂差”的舊有印象。
工地理發室(伊雪蕾 攝)
在濰宿高鐵產業工人社區,標準化宿舍寬敞明亮,空調、無線網絡全覆蓋。“住在這兒,食堂、超市、醫療室、理發店啥都有,跟家里一樣方便!”該項目附屬三工班的王達開帶著前來探親的妻子,一邊參觀一邊自豪地介紹著。
不止于此,為滿足工友們多樣化的生活需求,該項目還定期組織健康體檢、節日慰問、工人夜校等活動,更是將企業的關懷送到工友的心坎上。這種“家”文化的營造,極大地提升了產業工人的歸屬感、幸福感和尊嚴感,使他們能夠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從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穩定的狀態投入到項目建設,實現從“打工者”向“主人翁”的心態轉變。
賽場驅動,搭建“人人皆可出彩”的廣闊舞臺
一線是產業工人成長的沃土,更是他們展示才華、實現價值的精彩舞臺。該公司積極搭建切磋技藝、晉升成長的平臺,常態化、制度化開展技能競賽、崗位練兵和技術創新活動。
開展測量競賽(陳亞楠 攝)
賽場,是技能的“校驗場”,更是人才的“孵化器”。年僅23歲的雄忻高鐵項目橋梁工班測量員邱成康,在該公司測量技能競賽中,與40余名好手同臺競技,憑借精湛技藝一舉奪得單人一等獎,實現了職務與薪酬的“雙提升”。
此外,該公司所屬各項目積極與屬地開展聯建活動,搭建“多元融合”聯建體系。該公司蘇州項目群與蘇州重建、蘇州二建等單位聯合舉辦職業技能競賽,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練的實效。
廣深改擴建、洪屏電站等項目則緊密結合工程實際,圍繞壓力鋼管焊接、混凝土塌落度試驗、鋼筋加工等核心工序,有序開展各類技能“大比武”,全面點燃產業工人“比、學、趕、幫、超”的練兵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