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工地,要記牢,安全帽,須戴好;上高空,系緊帶,防墜物,莫胡鬧……”在上海地鐵23號線項目的工友食堂,午餐時間響起的不是尋常音樂,而是一段段朗朗上口的安全規章順口溜。這是項目“駐隊青年代表”唐寒旭的“小發明”——用最輕松的方式,把最嚴肅的安全意識,“唱”進工友的心里去。
青年代表檢查設備(么凱瑞 攝)
戴上紅底黃字的“青年駐隊代表”袖標,唐寒旭和另外12名年輕人,成了中國鐵建大橋局二公司派往3個重難點項目的“青春探頭”。從專注技術的骨干,到跟工友嘮家常、解難題的“代言人”,該公司持續深化駐隊黨代表品牌建設工作,縱深推進黨建帶團建,一大批青年生力軍把青春力量“種”在了建設一線。
青年代表主動走近工友,將“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唐寒旭開創“地鐵青年微團課”,用短視頻將復雜工程原理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視覺語言。付玉林將“安全科普小課堂”搬進生活區,以真實案例和接地氣的講解引發工友熱烈討論,目前已開展15場,覆蓋260余人次。上海地鐵23號線的萬思偉,把“技術優勢”變成了安全守護力,牽頭成立青年安全督查小組,運用智能監控平臺進行周排查,已參與排查隱患32處,整改率100%。此外,他們創新推出“青年聯系卡”,化身連接工友的“心聲橋梁”。從證書考取到生活日常,青年代表們通過它傾聽訴求、排憂解難。深圳地鐵29號線代表收集訴求38條,推動解決35條,讓工友歸屬感持續增強。
黨代表為團代表講解施工流程(么凱瑞 攝)
同時,該公司黨委著力推動項目黨代表與團代表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在黨代表的悉心指導下,青年代表得到了有效鍛煉,策劃“金點子”征集,相關工序效率提升超15%,牽頭負責的工區在“百日攻堅”勞動競賽的賽場上捷報頻傳,切實在實踐中將創新活力轉化為生產效率。
“把黨支部建在攻關鏈上,將青春力量聚在突破點上。” 該公司黨委書記表示,下一步,該公司將持續深化駐隊黨代表工作品牌建設,發揮黨建帶團建作用,推動駐隊團代表、青年代表念好“服務經”,引導青年在技術攻關、生產實踐中主動擔當作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