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地,青山如黛。在中鐵十四局廣韶高速改擴建項目現場,建設者以黨建為紅色引擎,將“永臨結合”模式深度融入施工管理,通過路地協同、智慧生態與惠民實踐等舉措,打造交通賦能鄉村振興的“鐵建樣本”。
作為廣東省“十四五”重點建設工程,廣韶高速改擴建工程南段全長72.6公里,將原雙向六車道擴建為雙向十車道,其中中鐵十四局承建10.14公里。施工過程中,該項目以“工程建到哪,黨旗插到哪”為行動綱領,成立黨員先鋒隊、責任區,讓民生需求與施工部署同頻共振。
黨員先鋒隊帶頭排查一線施工情況(田玉襯 攝)
今年夏季廣東強降雨期間,該項目黨員先鋒隊深入湯塘鎮等18個村莊調研,創新提出“施工需求與民生改善雙軌并行”方案,將臨時排水系統升級為覆蓋農田的永久性“幸福渠”,疏通淤塞河道300余米,惠及千余戶村民,有效助力汛期洪澇風險下降。此外,他們建設的施工便道同樣惠及當地百姓,由建筑廢料新建拓寬的便道串聯起沿線近50個村莊,打通了檸檬園、果園等特色產業運輸通道,助力村民增收。
擴寬渠道利民惠民(苗曉靜 攝)
在攻克技術難題的過程中,該項目團隊將綠色智造理念貫穿始終。針對軟基路段施工難題,自主研發的軟基固化技術使施工效率倍增,該技術還入選廣東省“綠色公路示范工程”核心案例。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舊橋改造工程,通過橋梁整體頂升技術,不僅節約臨時用地,降低重建成本,更為舊橋改造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范本。
在村莊密集路段,涵洞內布設的太陽能燈帶與人車分流預警裝置讓交通事故率下降;全封閉拌和站集成水幕降塵與污水循環系統,生產廢水回收利用,粉塵排放低于國家標準;大量本土植被通過水土保持技術重現生機,生物多樣性有效恢復……該項目團隊多措并舉,以實際行動踐行“來時青山綠水,走時綠水青山”的生態承諾,護航工程綠色發展。
工程建設與區域發展同頻共振的實踐,讓高速公路成為激活鄉村經濟的“金鑰匙”。該項目通過“以工代賑”模式招募當地務工人員,開展12場技能培訓,推動村民收入增加;與多家本土企業建立供應鏈合作,帶動建材、物流等關聯產業實現創收。此外,黨員干部主動認領“責任田”,累計解決村民訴求數十項。
如今,廣韶高速改擴建工程正朝著通車目標全力沖刺。這條凝結著創新智慧與民生情懷的高速公路,不僅承載著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效率的使命,更通過“永臨結合”的創造性實踐,將一條路延伸為惠民路、生態路、致富路,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貢獻鐵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