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書香鐵建”倡議,中鐵建設總部直屬工會近期推出“科技賦能+學習分享+一線實踐”的立體化閱讀工程,通過AI專家授課、領導薦書、職工分享、工地課堂等多元形式,構建“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的學習生態,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AI在綠色基建中的運用分享會(張偉 攝)
“我們在北京某大廈項目中,通過AI算法模擬光照軌跡,鋪設273塊光伏板,累計發電量達11.5萬度,大廈整體節能效率達20%以上。”中國鐵建綠色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技術專家王曉坡正以《AI驅動下的綠色低碳建筑革新》為主題,分享AI在建筑能耗優化、光伏一體化設計、能源降碳等領域的前沿應用。
建筑施工企業如何搭乘AI技術,實現新的突破?近日,一場AI賦能綠色基建的分享會在中鐵建設總部大廈拉開帷幕。AI技術專家通過展示真實案例,讓現場青年工程師們直觀感受到“科技+綠色”雙輪驅動的力量,不斷激發大家的創新思維。目前,該研究院正在研究搭建AI共享平臺,將會形成多個應用模塊,助力基層項目數字化轉型。
“奔向書海擁抱AI”讀書沙龍(張偉 攝)
“《激活:AI大潮下的新質生產力》,這本書列舉了13個成功運用AI技術的企業標桿案例,揭示一個重要道理:AI并非人類的競爭對手,而是放大生產力的有力杠桿。”該集團總部直屬工會負責人李雅丹現場薦書時講到,“在‘雙碳’目標下,我們既要手握圖紙,更要心向‘智’造。”
在該公司推出的“奔向書海、擁抱AI”讀書沙龍上,除了領導帶頭推薦AI相關書籍外,青年員工李誠也進行讀書分享,“我十分喜歡《從優秀到卓越》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悟是如果正從事十分熱愛的事業,而且堅信它的目標與宗旨,那么就努力要去使它變得卓越。”追求卓越成為這名90后小伙的座右銘,他帶領團隊研發AI預警系統,將科技賦能安全生產。他呼吁“AI不僅是工具,更是賦能生產的有力武器,會縮短從優秀到卓越的時間。”為了滿足職工讀書需求,該公司工會在職工書屋特意設立AI專區,不定期更新最新書籍,提升員工掌握AI,運用AI業務能力。
據悉,該公司總部直屬工會還將結合建筑行業“工地分散、人員流動”的特點,創新推出“移動課堂”模式,將理論學習與現場實踐深度融合。如加強AI技術培訓,通過VR設備模擬高空作業風險,使一線工人能夠沉浸式體驗并掌握智能巡檢機器人操作技巧。這種“課堂跟著項目走”的模式,推動理論在實際工作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