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蒙革命老區,濰宿高鐵項目這條“國鐵巨龍”正蜿蜒前行,作為首條貫通臨沂南北的高鐵大通道,項目建設承載著沂蒙山區發展的期盼,同時也面臨著技術攻堅的挑戰。
如何將黨建的“紅色動能”轉化為工程的“建設效能”?該項目黨組織把支部建在工地上、把黨旗插在攻堅點,聚力打造“沂蒙新鋒”特色黨建品牌。
”沂蒙新鋒“黨建品牌標志(劉憶 設計)
“沂蒙”賡續黨群同心的紅色血脈;“新鋒”彰顯新時代的新青年、新技術、新貢獻。“沂蒙新鋒”品牌標識以流線高鐵象征鐵建速度,飄揚紅旗傳承紅色基因,藍綠山水勾勒蒙山沂水,融合歷史底蘊與現代科技,由此成為連接紅色基因與時代使命的精神坐標,持續為項目建設注入新動力。
青春建功:以先鋒之志破解地質難題
黨建的生命力在于扎根實踐,而“沂蒙新鋒”的品牌內涵,正是在一次次攻堅中自然沉淀升華。
據了解,在蘭陵站站場路基段施工中,溶洞地質成為最大的攔路虎。該區域地處巖溶中等至強烈發育區,見溶率高達67%,最大溶洞高度超過7米,地基處理需依次進行注漿、CFG樁、樁帽和褥墊層施工,每道工序須先做工藝試驗,試樁時又發現樁身夾雜姜石層和破碎帶,部分孔位不得不先引孔,導致工期延誤約三個月。
在關鍵時刻,該項目黨支部、團支部迅速行動,將青年骨干凝聚成“尖刀連”,組建12人青年突擊隊。黨員張武帶頭沖鋒,將技術討論會開到樁基旁,青年技術員們主動獻策,經過多次方案對比及優化,并協調設計院、業主、各單位專家現場驗證,最終明確實施方案,實現了對溶洞的有效封堵。
黨員先鋒對路基CFG樁帽澆筑后進行驗收(劉憶 攝)
這場硬仗,點燃了青年群體的精神共鳴,如今,項目已成立6個青年攻關小組,形成的創新工藝工法也得到了業主的好評。青年技術員李國俊深感:“黨組織的力量,就在每次精準測量與深夜調試中。”
為賡續紅色血脈,該項目開展“弘揚沂蒙精神”主題實踐、“紅色工地微黨課”、老區歷史故事會等活動,以黨團共建為平臺,推動一批批沂蒙新青年在實干中成長,成為護航項目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科技攻堅:以黨建引領賦能智能建造
如果青年力量是攻堅的“尖刀”,那么科技創新就是突破行業瓶頸的“利器”,“沂蒙新鋒”品牌的核心發力點,正在于推動黨建引領與智能建造深度融合。
面對混凝土橋梁施工中“溫度裂縫”與“預應力損失”等行業痛點,黨支部延續“黨員帶頭、技術先行”的傳統,由項目總工、黨員骨干蘭國華帶領青年突擊隊扛起攻堅重任。
在黨支部的全力支持下,團隊引入智能溫控系統,結合BIM建模技術,對混凝土內部溫度進行實時監測與調控,從源頭杜絕裂縫產生。
“智能系統為工程搭建了實時感知、精準調控的智慧中樞”蘭國華介紹,團隊通過9余次施工模擬,優化了3處鋼筋、管線沖突,節約不必要的成本。同時,項目還建立起預應力張拉與橋涵變形智能監控體系,實現對連續梁位移與沉降的精準控制,破解了長期困擾行業的質量通病。
黨建引領下的智能建造,不僅保障了工程質量,更實現了效率跨越。原需數日的檢測工作,如今縮短至幾小時,帶動整體施工效率提升約10%,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近3000根樁基,檢測結果均為I類樁;近500個承臺強度一次性驗收100%合格。紅色動能驅動技術創新,為工程建設注入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責任踐行:以為民情懷溫暖鄉土人心
工程建設的速度,離不開民心的溫度?!耙拭尚落h”的品牌溫度,正體現在服務地方、造福百姓的點滴行動中。
每年高考期間,項目黨團支部積極組織黨員、團員青年成立高考志愿服務隊,在考點周邊設立愛心服務站,為考生和家長提供礦泉水、防暑藥品、文具備用包等物資,并協助維護考場外圍秩序。
炎炎烈日下,志愿者們的身影成為考場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用真誠的微笑和細致的服務,緩解考生和家長的緊張焦慮,為莘莘學子圓夢高考保駕護航。
濰宿高鐵項目高考志愿服務(王碩智 攝)
“那天特別熱,志愿者遞來一瓶水,孩子緊張的情緒一下緩過來了。”蘭陵一中考點外,家長李女士連連道謝,這正是“沂蒙新鋒”為民情懷的生動寫照。
此外,該項目團隊主動延伸服務觸角---看到鄉村道路坑洼影響出行,便組織人力機械幫忙修整;逢年過節,黨員志愿者會上門看望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送去米面與關懷陪伴,用點滴行動拉近與村民的距離。
這份扎根鄉土的初心,讓高鐵建設有“速度”更有“溫度”,不僅贏得了沿線群眾的廣泛理解與支持,也讓沂蒙精神在新時代的為民服務中煥發新機。
當實踐不斷沉淀,品牌便有了靈魂。為推動“沂蒙新鋒”從理念走向自覺,項目黨支部構建長效機制,在日常管理中持續深化品牌意識——通過完善黨員考核、設立責任區、常態化組建突擊隊等舉措,讓“沂蒙新鋒”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為引領項目建設的精神坐標。
如今,這條“國鐵巨龍”正蹄疾步穩穿越蒙山沂水,這一紅色引擎,將持續驅動建設者們勇毅前行,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持久的紅色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