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寬,現任中鐵二十五局一公司廣湛高鐵佛山站項目總工程師。他扎根一線10年來,先后在九景衢鐵路、婁邵鐵路、南沙港鐵路、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廣湛高鐵佛山站等多個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上歷練。曾獲廣鐵集團站房建設指揮部先進生產工作者、中鐵二十五局一公司“工人先鋒號獎章”、優秀項目總工程師等榮譽。
以實踐厚植信念
時間回溯到2017年,彼時還是技術員的袁寬被安排負責跨滬昆、婁底及益湛五條既有線的婁邵鐵路樂坪西橋。該橋施工環境復雜,橋墩最近處離既有線接觸網僅5米,且封鎖天窗時間緊迫、安全風險系數較高,現場組織難度極大。對袁寬而言,是困難,也是挑戰,但更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這之后,他跟隨師傅,將自己“泡”在了現場和圖紙中,認真研究施工技術方案,細化施工工序,不放過一絲細節,不搞清楚誓不罷休。那段時間,早出晚歸成為他的常態!但正是憑著這股不服輸、肯鉆研的韌勁,橋梁施工任務順利完成,他們也經過復雜項目的歷練迅速得以成長。這次的挑戰,更加堅定了他深耕工程技術領域的信心。
袁寬在現場查驗施工質量(李佳珊 攝)
南沙港西江特大橋長達4443米,樁基礎施工要穿越厚淤泥層,最厚達38米。在這種特殊地質條件下,不僅施工進度緩慢、質量難以把控,混凝土虧損還異常巨大。面對這一難題,時任項目工區技術負責人的袁寬牽頭成立QC攻關小組,與小組成員一道,通宵達旦地盯控現場灌樁施工,記錄泥漿比重、含砂率、灌注時間、拆管頻次等各項指標,認真研究分析數據總結規律,不斷改進施工工藝,最終成功克服深厚淤泥層施工這一技術難題。南沙港鐵路西江特大橋也獲得了2022—2023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榮譽,這次攻堅克難讓他堅定了要技術創新的理念。
以實干頻創佳績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歷經多個項目的磨煉,袁寬深知要想真正依靠技術創新推動施工生產,光會紙上談兵不行,要根據現場實際靈活變通。他從現場實際出發,以創新推動施工工藝升級,多次引進新技術。在南沙港鐵路連續梁0#塊、邊跨現澆段、空心墩跨越高速公路互通大跨度現澆梁施工過程中實現了“四個首次”,并提煉總結形成可復用、可推廣的施工經驗論文《低凈空高速公路匝道大跨度箱梁支架現澆設計》,獲得集團科技優秀論文。
袁寬與技術人員探討施工方案(李佳珊 攝)
廣湛高鐵佛山站是該公司首個超5萬平方米的大型鐵路站房項目。上場之初,作為項目總工程師、技術把控者,他將目光對準“兩量”管控這個突破口。在佛山站上蓋平臺施工前,他積極推動BIM技術在項目落地。相比傳統模式,在BIM技術加持下,僅需10分鐘就完成原本耗時1天的鋼筋翻樣計算,圖紙審查、管道碰撞檢查和“兩量”控制等環節計算效率大幅提升。此外,經過研究比對,充分考慮鐵路項目總價承包模式,他力推上蓋平臺結構找坡方案,優化減少普通鋼筋424噸,增加預應力鋼筋122噸,為項目降本474萬,將量差扭虧為盈。
同時,項目成立了以他領銜的“袁寬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在技術創新實踐之路上穩步向前。項目進場之初,工作室就提前布局科技創新規劃及新工藝工法,將有粘結預應力優化為十大新技術之一的緩粘結預應力,將上蓋平臺超長大體積混凝土后澆帶施工工藝優化為跳倉法+膨脹加強帶施工,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時提前20天完成節點。面對不甚熟悉的機電安裝專業領域,他與同事也沒有畏懼,主導立項課題《濕熱地區鐵路客運站房環控末端減碳降耗關鍵技術》,將中央空調系統冰蓄冷技術和落地直流電照明技術首次應用于站房施工當中。憑借著技術創新這塊基石,佛山站項目施工生產進展步穩蹄急,高峰期人均產值超1000萬元,年度信用評價奪得第一。
以行動踐行初心
十年深耕,他從技術員一步步成長為項目總工程師,時光荏苒,而那份對工作的熱忱,卻始終如初,從未褪色。
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是中鐵二十五局首個PPP項目,專業涉及非常廣,跨越最繁忙高速公路廣深高速且位于市區,外圍關系復雜、地下管線密集,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對袁寬而言,以往的既有線施工經驗在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帶領團隊從容應對,從現場實際找答案,從方案、技術交底著手,深入現場第一線,親自測量道路、管線等各類數據,結合現場優化施工方案,最后安全順利完成跨越廣深高速、開創大道連續梁施工,參與的2項創新成果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
袁寬在現場指導青年員工(李佳珊 攝)
黃埔有軌電車2號線項目完工后,袁寬先后擔任中方職教基地項目總工程師、佛山站項目總工程師。首次涉獵房建專業,他繼續在全新賽道摸爬滾打,并迅速熟練掌握了廣聯達建模、房建施工技術等。“他始終是我們學習和追趕的榜樣,他總是和我們說選擇了干技術,就要做好‘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甘做鋪路石’的心理準備,只要組織需要都應該堅決服從。”與他共事過幾個項目的江逸帆說道。
在青年員工眼中對于工作精益求精的袁寬,同時也是一個好老師、好前輩。而在袁寬眼中,手下的青年員工就像當年的自己,帶領他們成長如同重走一次自己的來時路。他總結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和努力學來的施工經驗,言傳身教帶領見習生很快成長起來,把傳幫帶青年技術人員作為項目總工的重要職責。他帶領的一名見習生在半年時間里,成長為獨當一面技術能手。在他的系統培養下,一大批房建及站房專業性技術人才迅速成長,實現為公司其他項目輸送專業人才。“志之所趨,無遠弗屆。”未來,他將繼續躬身踐行,以實干實績投身于集團各項重難點項目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