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座被大山大水環繞的城市,獨特的山水地貌塑造了巴渝文化的內涵與特質,而以“山水千里 黃桷參天”為設計寓意的重慶東站,以全新建筑視角向來往重慶旅客展示巴渝特色之美。
重慶東站是全國交通強國“站城一體化發展”試點工程,總建筑面積約123萬平方米,這是中鐵建設裝飾公司徐飛參與的高鐵站房工程中體量最大的一座,此前他和項目團隊親手“美顏”了鄭萬高鐵、合安高鐵等十余座站房,他們揣著“精心、精細、精致、精品”的初心,用專業施工與深化設計的硬實力,讓建筑單元“說話”。
重慶東站候車大廳整體裝修效果(王亞洲? 攝)
匠心獨具:繪就巴渝特色文化
“高鐵站房不僅是交通功能,更是展示當地特色文化的載體與窗口。”為了全面了解巴渝文化特色,在前期設計階段,徐飛與李蒙深化設計團隊深入重慶當地特色人文景觀,收集文化素材。他們走訪朝天門,感受兩江交匯的壯闊;漫步洪崖洞,記錄吊腳樓的獨特韻味;駐足解放碑,捕捉山城煙火的氣息。速寫本上密密麻麻的線條,相機里定格的光影,都成為他們設計的靈感源泉。
為了讓建筑“開口說話”,在車站的每處空間細節中融入重慶元素,深化設計團隊從《巴渝竹枝詞》《重慶府志》中挖掘出“華鎣雪霽”“桶井猿峽”等巴渝十二景,總結提煉重慶山水、山茶花、吊腳樓等地域文化符號,通過現代設計手法運用到車站空間中。候車大廳的支撐柱上,全景式山水長卷徐徐展開,雪落華鎣的蒼茫、猿啼峽江的悠遠躍然眼前;服務臺旁的石材肌理中,簡筆特寫的景致若隱若現,仿佛在向旅客娓娓道來老城的故事。
巴渝“十二景”銅板雕刻柱(王亞洲? 攝)
據徐飛回憶,他們幾乎每周都要與設計院、甲方溝通一次深化設計方案,調整設計圖紙的次數,都已經記不清了。但他堅信,設計方案沒有最優,每次的方案推敲都加深了他對站房文化的深刻理解。他們的設計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更讓建筑空間有了溫度與靈魂。
創新為刃:攻克“雙曲天花”難題
重慶東站以“山水千里,黃桷參天”為設計理念,候車廳空間設計靈感源自重慶“兩江匯流”的壯闊景觀,如何將5.6萬平米的吊頂天花,模擬出長江與嘉陵江蜿蜒交匯的流動感,這是項目部施工以來面臨的最大難題。天花“雙曲”造型的施工精度要求極高,工期緊張,還需與屋頂天窗、樹形支撐柱嚴絲合縫配合,施工難度不言而喻。
按照原設計方案,大廳天花計劃選用材料為鋁條板,但條板線條薄,提供的三種材料樣板,均無法模擬水面波動的空間效果。“試試圓管”,徐飛根據十多年站房經驗腦海中閃現的想法,他帶著項目技術團隊沿著這個方向深化研究,運用BIM與3DMAX雙模聯動技術,建立了候車大廳整體空間模型,反復推演天花與天窗的協調效果,在實體樣板施工中,1:1制作三種不同鋁圓管尺寸及間距排布的裝飾效果,最終,直徑20厘米的鋁圓管實現了預期效果,后來被大家稱為“管簾”天花。
“兩江匯流”管簾天花吊頂(王亞洲? 攝)
主動創新,必有成效。確定了“管簾”吊頂形式,項目團隊還創新提出在管簾上均勻設置微孔,不僅能降低自重,還具有吸音降噪功能。但在安裝時,管簾固定和曲率調節又成了新的技術難題。項目技術負責人任帆與廠家技術人員蹲在工地,反復研究各種安裝方案,經過一次次模擬、優化、演示,最終確定將封閉鋁圓管深化為開口形式,也正是這個小小的子母扣件工藝改進,不僅節省了鋁材近30%,還實現安裝曲率調整自如,完美呈現“兩江匯流”的壯闊場景,演繹出“站即景、城如畫”的站房空間美學。
細節為韻:黃桷樹柱與山茶藻井
“天上”的難題剛解決,“地上”的挑戰便接踵而至。27米高的“黃桷樹”造型支撐柱,需精準還原自然樹形的分叉角度與曲面弧度。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借助BIM技術提取三維坐標點位,輔以全站儀進行定位,他們自主研發了環形多向可調節龍骨系統,具有多向調節功能,確保面層安裝點位精準可控,實現異形樹狀支撐柱自然延伸的裝飾效果。
此外,在天窗與樹形柱建構一體化過程中,提前在樹形柱端頭預留五厘米縫隙,為后期消除誤差留有余地。最終,黃桷樹柱拔地而起,枝干舒展,托起候車大廳的穹頂,宛如參天古樹守護著山城。
“山茶花”九宮格造型藻井天花(王亞洲? 攝)
在出站換乘層,團隊巧妙融合傳統與現代——7組九宮格造型的“山茶花”藻井天花悄然綻放。穿孔鋁板的金屬質感與中式藻井的古韻相得益彰,仿佛山茶花在站房內盛開。這一設計既傳承了巴渝文化,又賦予了空間現代美感。
匠心終成:山水筋骨,城市名片
重慶東站開通運營當天,徐飛站在候車大廳,望著往來旅客仰頭時眼里的驚嘆,那些被紅筆圈改的圖紙、熬過的深夜、爭紅的臉龐,此刻都化作了真實的肌理。站內的每一道弧度、每一處紋理,都凝結著裝飾人的智慧與情懷。重慶東站不單是交通樞紐,更是一幅會呼吸的巴渝山水畫卷,一座承載城市文化的新地標。
從合安高鐵的中小型站房標桿,到中老鐵路的“友誼之花”,再到重慶東站的城站融合實踐,徐飛和團隊始終以匠心雕琢每一寸空間。他們用專業與熱愛,讓鋼筋水泥長出了山水的筋骨,讓建筑成為講述城市文化的窗口。如今,他們又背起行囊,奔赴下一段征程,繼續書寫新時代站城一體的美學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