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32載,先后榮獲“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建筑企業優秀項目經理”等20余項榮譽,中鐵建華南建設有限公司大灣區城際鐵路項目總承包部總經理趙東華,可謂榮譽累累。面對新近摘得的“中國鐵建特級項目經理”榮譽,他始終謙遜:“沒有企業的托舉,個人哪有成就?我只是更喜歡去有挑戰的地方戰斗而已。”
趙東華在現場與技術人員研討(周述平 攝)
多年來,趙東華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完成了一項項急難險重任務,他主導的項目曾斬獲詹天佑獎、國家優質工程獎等20余項國家級和省部級榮譽。趙東華常說,好的建設者就是得敢挑戰、能攻堅,經得起磨煉,才能練出真本事!
2023年4月,當掌印大灣區城際鐵路項目的任務來臨時,趙東華迅速對項目進行了分析,項目地處工程界公認的“施工禁區”——珠江口沖積平原,含水量高達78%的淤泥層、40多米深的臨海基坑、壓縮近半的工期……相當于在“豆腐地層”中施工,風險等級國內罕見。這不僅是對華南建設總承包管理能力的極限考驗,更是中國鐵建在大灣區樹立豐碑的關鍵一役。
面對困難,趙東華心中既有壓力,也有著難言的興奮,他迅速拿出攻堅克難的戰斗姿態,投身項目管理。
緊鄰伶仃洋的40多米深基坑,猶如橫亙在前的“攔路虎”。傳統工藝在“豆腐地”面前束手無策。趙東華深知,狹路相逢,“智”者勝。他迅速組建頂尖專家團隊,依托中國鐵建強大后盾,邀請院士“把脈會診”。經過晝夜鏖戰、反復推演,一套創新的“滲漏檢測—缺陷注漿—限時開挖—及時支撐”九步組合拳方案破繭而出。
方案既定,執行就是戰斗。趙東華坐鎮最前線,實施24小時不間斷作業和毫米級精細化管控。最終,在地方政府和參建各方的支持下,多項高風險深基坑工程被一一攻克。為確保盾構安全掘進,從勘察預控到盾構選型,從工藝優化到施工組織,他帶領團隊精雕細琢,創新應用華南建設新型材料,穩步推進盾構掘進。38天完成首個工點臨電接入,進場10天完成首幅地連墻施工,3個月實現首臺盾構始發,七個半月迎來首個結構封頂……一串串令人驚嘆的“鐵建速度”,成了他善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鮮明注腳。
久經沙場的趙東華深諳,打硬仗不僅靠血勇,更需鋼鐵般的紀律與精細化的管理。他將中國鐵建“精細化管理”與華南建設“八大集中管控”精神融入項目骨髓,構建起“抓標前、控過程、強收尾”的嚴密鏈條,踐行“一切成本可控可降”的鐵律。
在他的主導下,團隊提出104項優化方案,92項被設計采納,有效規避了地質風險,大幅節約了投資、搶回了工期。他積極推行華南建設“穿透式+八大集中管控”管理模式,讓分包管理穿透至工區勞務隊末梢,并獨創“半小時應急救援圈”和24小時數字化監控天網,實現安全與效率雙贏。
如今,項目盾構區間已全部貫通,車站主體悉數封頂,正線工程穩步推進。憑借出色的戰績,趙東華和團隊還實現了“以干促攬”,成功中標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