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由中鐵十八局承建的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II標項目最后一座隧洞——元寶山隧洞安全順利貫通。至此,該標段58公里引水隧洞開挖支護工程全部完工,在全線率先完成隧洞開挖任務。
貫通現場(王愛生 攝)
亭子口灌區工程是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樞紐的配套項目,既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重大水利工程,也是四川省“六橫六縱”引水補水生態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Ⅱ標段共71公里,由于穿越地貌多為丘陵,標段內有37座共計58公里的隧洞和3公里的渡槽,槽隧比接近85%,建設難度極大。
此次貫通的元寶山隧洞位于儀隴縣土門鎮,全長1538.32米,在施工中既要應對汛期影響,又需克服征地協調難度大、地質條件復雜等難題。項目團隊堅持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始終將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通過提前制定汛期防汛預案、優化施工調度、加強征地溝通協調、駐點包保等措施,解決了施工中的難點和堵點。
自上場以來,項目團隊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因巖施策”施工理念,洞口按“零開挖”進洞,不對山體進行大面積的削坡,把隧洞適當延伸出來做套拱,既能避免仰坡滑坍的情況實現安全進洞,也能最大限度保護洞口周圍的植被;隧洞內軟弱圍巖采取“管超前、短進尺、快循環、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施工措施,先后克服了洞室圍巖穩定性差、粉砂質泥巖含砂不均、巖層裂隙滲水、高瓦斯等不良地質情況,為項目快速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不斷汲取施工經驗,針對不同的隧洞圍巖類別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工作。根據隧洞圍巖地質條件、設計特征、地表附屬物、周邊環境等復雜施工條件,靈活采用懸臂掘進機、機械破碎開挖法、鉆爆法、人工開挖等不同開挖工法。
項目全景(王愛生 攝)
據悉,亭子口灌區一期工程建成后可有效改善川東北4市11縣(市、區)生產生活生態用水條件,提高灌區范圍內糧食產量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對推動供水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