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機起落、塔吊林立、機械轟鳴、焊花閃爍、罐車穿梭……中鐵十二局三公司北沿江高鐵項目施工現場,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模板吊裝等作業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項目建設團隊以“成本管控”為核心,通過強化“過程控制”,在集約化管理、數智化建造等方面探索出創譽創效“金點子”,項目連續3個月產值超過2億元,在項目精細化管理進程中走出“新路子”。
“集約管理”釋放發展動能
23聯連續梁合龍22聯、小里程架梁全部完成、2025年完成產值超8億元……北沿江高鐵項目全長30.58公里,戰線長、體量大,如何做到“精細發展提質效”?北沿江高鐵項目經理董俊瑞給出的答案是:“大項目建設,必須堅持‘集約管理’,并做到‘均衡、有序、高效、緊湊、規范’。”
北沿江高鐵建設現場(常文旺 攝)
項目建設團隊按照集約化管理思路,將三個分部統一起來,避免了“各自為政”,實現“一個腦袋”指揮多個終端。施工生產方面,結合各分部節點工期和施工計劃,從人、材、機等方面對資源進行統一部署和調配,全力確保重要節點如期完成;在物資采購、設備租賃等招標環節上,堅持大物資集采策略,及時準確研判市場,并以量的優勢獲取更大的議價空間,“鎖住”價格區間的最低點采購大宗物資,實現物資采購質優價廉;在物資設備利用率方面,通過提前規劃,加強模板、拌和站、鋼筋加工廠等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有效調劑、互為補充。“泰州南站工點能在1個月內完成5.5萬方混凝土澆筑,得益于統籌管理。”二分部負責人黃良俊說。
沒有執行,再好的戰略也是空中樓閣。為調動全體一線建設者的積極性,北沿江高鐵項目在上場伊始便積極推行“期效激勵制度”,項目領導班子成員以責任包保的形式開展經濟分析梳理,開展政策宣講,監督運行推進和認購工作,實現期權認購100%。
在期效激勵制度加持下,北沿江高鐵多個工點同步推進,現場晝夜兩班倒、人歇機不停,機器以“飽和式”狀態運轉,物資供應鏈“后備力量”充足,項目施工生產水平顯著提升。
跨鹽靖高速公路連續梁(常文旺 攝)
對“快”的追求孜孜不倦,在“標準化”施工上項目建設團隊也未曾松懈。針對標段內連續梁較多的現狀,他們組織橋梁專家制定并印發了《連續梁標準化建設及管理實施細則》,從掛籃、模板、梯籠、安全防護、臨時用電、工藝工裝等方面進行梳理研討,形成標準化施工手冊;在橋面系防撞墻施工過程中,他們采用無拉桿模板、斷縫三件套、養護土工布卡具、防護墻護角工裝、滴灌養護裝置等工裝進行施工,從模板的安裝加固、混凝土澆筑、收面、養護到成品保護,形成了一套可復制的標準化工藝流程,在業主質量評比活動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智能建造賦能提質增效
走進北沿江高鐵小型構件廠,除了一條長長的生產線,幾乎看不到作業的工人。“由于北沿江高鐵線路長,所需小型構件種類、型號較多,人工生產不僅費時費力,還容易出現人為失誤,給工程建設帶來損失。”項目總工程師鄭津浦說。
智能化小型構件廠(常文旺 攝)
項目建設團隊瞄準“工廠化、機械化、專業化、信息化”方向建設小型構件廠,通過深入調研、多方考察,創造出“智能預制構件生產線”。該構件廠由模臺自動流轉輸送系統、數控自動布料系統、智能化振搗系統、智能養護室、生產線集中控制系統等主要部分組成,融合智能制造、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故障預測和健康管理等先進制造系統,只需10人即可實現構件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實現了智能化減人的目標。
“小型構件廠可同時承擔北沿江高鐵15種型號的小型構件預制生產,較傳統構件預制生產相比,生產效率最高可提升60%,且質量遠遠優于人工預制。”鄭津浦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北沿江高鐵項目建設團隊還根據工程特點,傾力打造出“智慧梁場”。在智慧梁場智控中心,巨大的電子屏上正跳動著實時數據,現場技術員輕輕一點,每榀梁的鋼筋綁扎時間、混凝土配合比、張拉壓力曲線全流程信息即刻呈現。
他們以信息化管理平臺為抓手,利用信息化集成技術,打造集中總控中心,通過智慧數字平臺對箱梁生產全過程進行實時掌控,可一鍵生成預制和架設計劃、智能排產、可視化找梁以及數據全過程追溯,同時對存在偏差及時糾偏,極大提高了梁場數字化管理水平,讓梁場實現了從“結果管理”到“過程控制”的質變;同時,還以BIM技術為核心,構建仿真模型,直觀配置梁場各功能區,實時記錄工序數據,合理分配生產任務,實現各工序間的無縫銜接,最快每天可生產4榀箱梁,施工效率顯著提升。
黨建聯防筑牢安全屏障
“北沿江高鐵戰線長,安全風險始終制約著項目大干快干,如何筑牢大干期間的安全屏障成為項目建設的重大課題。”項目安全總監張興說。
黨員干部現場講授安全管理知識(郭京平 攝)
為確保項目安全施工生產全面受控,項目部黨支部結合安全生產網格化管理,發動黨員參與安全管控。通過教育培訓、巡查互檢、現場講堂等活動,把提前規劃、提前發現、提前消除隱患的安全管理理念融入黨員教育,把安全管控納入黨員考核體系,推進安全檢查、隱患排查常態化,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項目施工生產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促進黨建和施工生產有機結合、深度融合。
通過劃分“紅色”網格,建立黨員干部安全包保責任片區,對機械設備防護、支架搭設、安全防護員履職盡責等方面進行考核,每月評比流動紅旗,根據文件對優秀黨員予以獎勵,并在總結會上進行經驗分享。
“我們積極引導項目全體黨員在安全生產工作中亮身份、當先鋒、作表率,設置了多個黨員安全生產責任區,創新實施黨員包保與安全穿透式管理相結合的模式。”郭京平說。
走進北沿江高鐵施工現場,黨員們如同“安全衛士”守護著項目施工安全。他們化身隱患排查員、安全監督員,深入支架搭設、連續梁澆筑、樁基橋墩等施工現場,對關鍵工序進行全方位、無死角隱患排查,實施安全隱患動態清零管理,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確保施工生產安全平穩推進。
7月的江蘇,雖有“空齋數點黃梅雨,添得芭蕉綠滿庭”之美,卻給施工增加了額外的阻力。綿綿梅雨擋不住北沿江高鐵項目建設者的澎湃激情,他們將繼續發揚攻堅克難、吃苦耐勞的優良作風,無畏風雨奮戰在項目施工最前線,踏實踐行“選擇十二局就是選擇放心”的服務理念,鉚足干勁、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工程建設高質量推進,為沿江通道加速形成交上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