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2日,2025國際(武漢)智能建造產業博覽會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辦,中鐵十一局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成果閃耀亮相,吸引了眾多行業大咖關注。
本屆博覽會由中國建筑業協會、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指導,中鐵十一局、中建三局、華為、清華大學等25家單位聯合主辦。
博覽會現場(林成立 攝)
在博覽會上,中鐵十一局重點展示了超大直徑盾構機“定海號”、世界首臺千噸級高鐵箱梁運架一體機“昆侖號”沙盤模型,深受參展人士青睞。“定海號”由10多萬個零部件組成,總長135米,刀盤開挖直徑14.57米,相當于5層樓高;總重量約4350噸,是普通盾構機重量的8倍;搭載國際先進智慧盾構系統,配備盾體雙層殼體等12項科技成果,現投用于世界最長海底高鐵隧道——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賦能世界級工程建設。“昆侖號”具備一機多能、承載力大、智能安全等功能,可適應多種高鐵箱梁的運輸和架設,獲評“央企十大國之重器”,入選中央企業品牌引領行動首批優秀成果,模型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中鐵十一局展區(林成立 攝)
近年來,中鐵十一局錨定“提質、提效、控風險”的目標,聚焦“管理數字化、建造智能化、產品智慧化、產業互聯網”,深入實施“1348N工程”,依托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大盾構隧道智能建造實驗室等6個國家級創新平臺,以及漢江重工等5家省部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建設并應用智能建造案例成果60余項,斬獲央企十大國之重器、首批中央企業人工智能戰略性高價值應用場景等多個殊榮,被列為國務院國資委數字化轉型試點企業。
本次博覽會緊扣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方向,通過先進產品展示、前沿技術交流、產業資源對接,全力搭建協同創新、合作共贏平臺,推動形成智能建造產業新生態。展覽面積約2萬平方米,設置了“好產品、好設計、好材料、好建造、好運維、好城區、國際化”七大展區,吸引了來自全球13個國家及地區的近200家單位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