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新疆哈密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開挖完成,標志著該電站主體工程取得關鍵進展,正式轉入機電安裝階段,為后續實現投產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哈密抽水蓄能電站位于哈密市東北約54千米的天山鄉境內,總裝機120萬千瓦,是東疆首座抽水蓄能電站,也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能源項目。
電站主廠房(趙鑫鑫 攝)
作為電站核心樞紐,地下廠房系統堪稱隱藏在山體中的“超級工程”。該廠房洞室群采用平行布置方式,由主副廠房洞、主變洞、尾閘洞三大核心洞室構成,其中主廠房洞室長達174.5米、寬25.4米、高56.9米,分8層逐層開挖,技術復雜,組織難度高。
廠房頂部的巖錨梁結構是后續安裝4臺30萬千瓦發電機組的支撐基礎,其施工精度要求極高,堪稱“毫米級繡花”。為攻克這一難題,項目組建黨員突擊隊,創新運用三維掃描定位與實時監測調整技術,實現對施工全過程的動態精準控制,確保了混凝土澆筑和內嵌件安裝的質量。
在戈壁腹地建設大型地下工程,需直面極端氣候與復雜地質的雙重挑戰。洞室穿越多條斷層破碎帶,圍巖穩定性控制難度極大,施工團隊以“技術創新+精細管理”破題,通過精細爆破技術精準控制爆破振動速度,保護圍巖完整;布設120個北斗監測點,每分鐘自動更新數據,實現圍巖位移全天候監控;采用玻璃纖維錨桿支護技術,成功穿越3條斷層帶,將圍巖變形控制在10毫米以內,筑牢施工安全屏障。
哈密蓄能電站(趙鑫鑫 攝)
此外,項目部還積極貫徹綠色施工理念,構建“開挖—支護—出渣”高效聯動系統,產生的石渣經專用通道運往下水庫砂石加工系統,轉化為大壩骨料,實現廢料再利用,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電站建成后,將主要承擔新疆電網的調峰、填谷、儲能、調頻、調相和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對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促進新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大規模消納、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