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鐵二十四局承建的南通李港水廠項目地下頂管實現雙線貫通,標志著江蘇南通最大規模自來水廠工程主體結構順利落成,中鐵二十四局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向更“深”處邁進。
施工現場(陳兆凡 攝)
李港水廠取水管穿越滬通鐵路,工程位于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長江大堤外淺灘,項目主要包含2座頂管井和1段頂管。其中,1號頂管井為明挖基坑,開挖深度20.5米,采用地連墻做圍護結構;2號頂管井采用外圈地連墻+內圈沉井的結構形式,沉井制作高度49.6米,下沉深度達48.4米;下穿滬通鐵路頂管為2道鋼筋混凝土頂管,單管頂進長度為186米。“項目位于整個取水線路的咽喉地帶,相當于水廠—泵房和取水口之間的‘中轉站’。由于臨江、涉鐵,確保沉井下沉和鐵路運行安全是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項目負責人介紹道。
2號井基坑是南通市臨江涉鐵復雜條件下的最深基坑,在臨江涉鐵、高承壓富水砂層條件下開展沉井下沉作業,對下沉精度和環境影響控制提出了極度苛刻的要求。為此,項目團隊積極搭建智慧監測平臺,通過BIM+GIS+數據鏈方式,構建沉井下沉數據監控系統,實時監測現場沉井下沉位移、姿態,以便及時進行動態控制。項目采用智能壓控系統,在沉井頂部設置的八個反壓千斤頂,能夠提供下壓力,輔助沉井下沉的同時精準控制沉井下沉姿態。
下穿滬通鐵路的2道頂管單管頂進長度為186米,埋深約14.7米,水頭壓力較大,需要穿越復雜地質土層,頂管在進出洞過程中,極易發生“突砂涌水”等現象,頂進作業距離長、技術難度高。為此,項目團隊邀請專家開展方案比選和論證,決定采用泥水平衡頂管機進行施工,過程中,通過優化泥漿配比、動態調整頂力,有效應對了復雜地層挑戰,并結合實時沉降監測系統,嚴格控制頂進參數,最大程度降低對鐵路的擾動,軸線誤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安全優質完成大埋深、大直徑、高精度頂進作業。
項目建成投用后,將進一步優化南通區域供水格局,服務范圍擴大到如皋、海安以及鹽城東臺等區域,形成更加安全、更加合理、更為高效的供水體系,為“強富美高”新南通建設提供堅實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