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中鐵十二局、中鐵十四局、中鐵十五局、中鐵十六局、中鐵十七局、中鐵十九局、中鐵二十局、中鐵二十三局、中鐵建設等單位參建,鐵一院參與監理的沈陽至長白山高速鐵路(以下簡稱沈白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東北地區高鐵網絡進一步完善,將為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
沈白高鐵位于遼寧省東北部和吉林省南部,正線起自沈陽北站,沿線經沈陽市、撫順市、通化市、白山市、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等地,終至長白山站,全長約43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共設10座車站。
新建通化站(李春瑞 攝)
中鐵十四局承建的通化站項目是吉林省東南部地區最大的鐵路綜合交通樞紐,也是沈白高鐵在建的最大站房項目,是集高鐵、綠皮普速、長途客運、公交于一體的綜合客運樞紐站,能實現旅客“零中轉”“零換乘”。新通化站僅候車室聚集規模就可同時容納1500人,是老站的4倍以上,總體規模將達到6站臺14條線路,比老站多出3個站臺9條線路,將大幅提升鐵路運輸能力和運輸效率。車站內還裝備了綜合監控及能耗管理“智慧大腦”系統,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能耗,結合AI算法動態調控照明及設備運行功率,實現精細化能源管理和低碳運營目標。
通化站站房外形設計“以山為韻、以水為形”,整體由中央高架站房和南、北站房三個建筑單體組成,屋蓋采用鋼網架結構,具有曲率大、跨度大以及重量大的特點。建設過程中,中鐵十四局建設者嚴格把控網架的焊接球與桿件拼裝精度,確保焊縫等級均達到一級標準;通過計算機同步液壓提升控制技術,實時感知屋蓋鋼網架提升高度和壓力變化,確保整體安裝精度。
由于站房位于高寒地區,全年最低氣溫低于零下20攝氏度以下,站房還搭建安全監控系統,采用無線傳感器網絡及智能視頻分析等技術,實時在線監測車站外部環境及站房屋蓋雨棚的振動、位移、變形等狀態;通過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統和融雪系統,最大可以應對200毫米厚度的積雪荷載;在正立面折線鋁板幕墻引入密拼式設計,減少狂風對幕墻的直接沖擊,確保站房運維安全。
沈白高鐵作為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東北東部快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開通運營后,將結束白山、通化不通高鐵的歷史,實現遼寧“市市通高鐵”,沈陽都市圈與長白山生態旅游區正式邁入“90分鐘生活圈”,對于促進區域發展與國家戰略深度融合,帶動沿線旅游資源開發和產業優化升級具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