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成堆垃圾,沒有漫天揚塵,聽不到長時間的刺耳噪聲。預先從工廠定制的墻板、樓梯等構件,整齊碼放在施工現場,工人將一件件構件“組裝”,只用10分鐘時間校準調平,即可完成預制樓板安裝,這是中鐵二十二局三公司成都涌泉69畝住宅用地項目的現場施工畫面。
該項目自去年6月開工以來,目前主體結構已完成90%的施工任務。“樓板在工廠就做好了底板,運到現場直接安裝,不僅速度快,質量也更可控。”中鐵二十二局三公司項目負責人介紹。通過將預制板與現澆混凝土疊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整體的結構,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據了解,該工程預制裝配率為40%,大量采用了預制疊合樓板、ALC條板(蒸壓加氣混凝土條板)施工。
采用裝配式施工的涌泉69畝項目(楊曉冬 攝)
墻板向來是建筑中的“大件”。傳統施工依靠工人現場澆筑,往往噪聲隆隆、灰塵漫天,耗時、費力不說,還時常受現場施工條件影響,埋下開裂、漏水等隱患。“聽,聲音很悶實對吧?這是我們用的ALC條板。”在樣板間,項目負責人特意敲敲墻面。他解釋道,這種預制的特殊墻體比混凝土輕得多,但隔音保溫效果反而更好。數據顯示,采用裝配式施工,較傳統現澆工藝降低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20%。設計標準化,構件預制工廠化,施工機械化,這正是裝配式建筑的特點,“建筑工業化”變成現實。
預制構件與現澆構件的連接質量,是裝配式建筑施工的重大課題。該公司成立課題小組,通過試驗分析,選用最優灌漿料配合比,并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優化管線綜合排布,在不影響復雜管線敷設的前提下強化預制件連接質量,有效解決了傳統施工滲漏、空鼓等質量通病。
下一步,中鐵二十二局三公司會將企業建設理念與建設“好房子”的愿景深度結合,專注打造“品質型”房建品牌。依托企業技術中心,將建筑信息建模、建筑機器人和虛擬現實等技術融入傳統施工,持續提高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