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臺針對大坡度極小半徑礦用特殊工況量身打造的單護盾TBM“東坪號”在中鐵二十三局承建的東坪煤礦項目成功始發,標志著我國在復雜工況條件下煤礦巷道掘進技術邁上新臺階。
作為專為東坪煤礦4143米副斜井巷道精心打造的高端裝備,“東坪號”憑借其卓越的性能,被譽為“煤礦穿山甲”。該設備擁有7.64米的最大開挖直徑和127米的整機長度,成功突破了連續下坡掘進堵排水、小半徑轉彎、有毒有害氣體防控、穿越泥巖及煤層、重載物料運輸、穿越不良地質六大關鍵技術瓶頸,填補了我國在大坡度極小半徑礦用智能化掘進裝備領域的技術空白。
“東坪號”TBM下線(何浩 攝)
面對內蒙古地區煤礦特有的復雜地質條件,“東坪號”實現了多項創新突破:高效的多級排水系統與“以防為主、防排截堵結合”的治理策略,構筑了應對連續下坡涌水的可靠防線;創新的雙鉸接系統賦予設備在200米大坡度極小半徑彎道靈活轉向的卓越性能;專業的防爆系統和先進的有害氣體檢測裝置構建了全方位安全保障;獨特的雙向鏟斗設計有效攻克了泥巖煤層“糊刀”技術難題;載型物料運輸系統保障了長距離大坡度極小半徑環境下管片等大型構件的高效、穩定供給;地質勘探與預處理系統,賦予設備在復雜地層中“先知先覺、精準應對”的安全穿越能力。這些突破性設計使“東坪號”成為國內首臺真正意義上的大坡度極小半徑礦用TBM。
“東坪號”始發現場(何浩 攝)
項目負責人表示,項目始終秉持“干好在建、以干促攬、滾動發展”的發展理念,致力于將東坪煤礦項目打造為展現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平臺。“東坪號”的順利始發,是中鐵二十三局在內蒙古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隨著“東坪號”正式投入運行,相比傳統綜掘機施工,項目建設周期將顯著縮短,將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推進工程建設,為內蒙古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央企力量,展現新時代建設者的責任擔當。
工人正在安裝設備(何浩 攝)
此外,中鐵二十三局將以東坪煤礦項目為試點,培養組建TBM產業工人,主要從盾構司機、維保工、電工三類崗位培養,從選拔機制、管理模式、薪酬保障體系、考核機制等方面加強制度保障,在一定周期內打造一批完全自主用工、成熟的TBM產業工人隊伍。
隨著刀盤緩緩轉動,“煤礦穿山甲”正式向地層深處挺進,也開啟了中鐵二十三局深耕內蒙古、建功國家能源基地的新篇章。項目全面建成后,東坪煤礦年產能將達到400萬噸,服務年限達58.2年,將為內蒙古地區煤炭資源高效開發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