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中鐵十一局、中鐵十八局等單位參建的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運營,進一步暢通了沿線地區交通大動脈。
建成通車后的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唐業堡 攝)
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是江西省高速公路規劃網“10縱10橫21聯”第9縱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起于吉安市遂川縣,與宜遂高速相接,途經遂川縣、上猶縣、崇義縣和大余縣,路線全長127公里,采用雙向4車道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
由中鐵十一局承建的遂川至大余高速公路2標段全長約10.4公里,主要施工內容為橋梁23座、路基10段、互通1處、服務區1處、樞紐1處、制架梁1551片以及邊坡和場區景觀綠化等工程。自開工建設以來,該項目錨定精細化管理目標,科學統籌施工流程、嚴格合同履約管理、狠抓品質工程創建、強化技術創新攻關,致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質工程。
浮江2號高架橋(唐業堡 攝)
浮江2號高架橋全長約1182米,共8聯28跨,最大跨徑為100米,最高墩達47.6米,且需跨越河流和既有國道,具有環水保要求高、地質復雜、墩高跨大、涉水作業施工難度大、安全管控風險大等難點,為全線關鍵性工程。在施工中,該項目圍繞樁基水中作業、大體積混凝土承臺施工、高墩作業等難題展開攻堅,創新采用樁基泥漿雙重處理、智能溫控養護、現澆T構梁、智能掛籃施工、箱式液壓頂升爬模等多項“四新技術”,保證了大橋按期完工,實現了技術突破與綠色環保施工雙贏。
此外,該項目還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成立科技研發和BIM應用創新工作室,圍繞橋梁、路基、預制梁、信息化建設等內容開展技術創新攻關、發明創造等活動,全力保障施工生產。建設期間,該項目先后取得科研課題立項4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科研論文7篇。其中,《提高樁基鋼筋籠現場對接工效施工技術》分別獲評江西省QC一等技術成果和陜西省QC二類成果,《路塹邊坡平臺溝一體化免開挖創新技術應用》榮獲第五屆全國公路微創新大賽銀獎。
該項目建成通車后,將進一步完善贛西南交通網絡,縮短贛南革命老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距離,推動區域經濟、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為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