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誰來接棒開麥?”在中國鐵建港航局海陽市生態(tài)東港及配套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會議室里,項目總工程師牛洪濤的話音剛落,圍坐一圈的員工目光瞬間聚焦講臺——那里放著的麥克風,不是表演道具,而是項目如期而至的“總工課堂”專屬“發(fā)聲器”,一場5分鐘的“開放麥”即將開場。
職工5分鐘“開放麥”現(xiàn)場(郝碩 攝)
這個如今熱鬧的“開放麥”,最初源于項目面臨的現(xiàn)實難題。海陽市生態(tài)東港及配套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技術密集度高,既要完成陸上沉箱預制,又要攻克海上沉箱出運安裝難題,同時還要兼顧港航局北方藍色海洋經濟科研生產基地項目的圍堰、防波堤施工,任務重、難點多。更關鍵的是,項目團隊73%是青年員工,他們理論基礎扎實,但缺乏現(xiàn)場實踐經驗,遇到問題時雖有想法卻不敢說、不會說,導致技術交流氛圍始終“熱”不起來。
轉機出現(xiàn)在一次飯后閑聊。幾名青年員工圍著討論脫口秀節(jié)目,“人人都能站上舞臺講5分鐘”的“開放麥”形式,成了大家熱議的焦點。這一幕被牛洪濤看在眼里,他立刻意識到:這正是打破團隊交流壁壘的“金鑰匙”。既然青年員工喜歡這種輕松的表達形式,何不將其引入項目技術交流?很快,“開放麥”總工課堂的想法落地,核心就是“不設門檻、只講干貨”,讓每個員工都能成為講臺的主角。
如今走進項目“開放麥”現(xiàn)場,總能看到不一樣的熱鬧景象:會議室的白板上寫滿施工難點,桌上攤著項目圖紙,無論是施工員、質量員還是勞務員,只要有想法就能拿起麥克風,5分鐘里可以講施工方案、拆技術難題,也能復盤失誤、分享經驗。為了鼓勵大家積極參與,項目部還專門設了“今日開麥榜”,講得精彩的員工上榜展示,需要改進的就“回爐”再準備;同時將“開放麥”表現(xiàn)與項目正在開展的勞動競賽先進個人評選直接掛鉤,讓“敢講、會講、講得好”成為項目新風尚。
勞務員楊家祥第一次開麥時,緊張得像秋風中的落葉,聲音顫抖,話語斷斷續(xù)續(xù)。可誰也沒想到,那句“風急浪高拋石偏,定位不準全白干”的共識語,卻得了大家的一致點贊,成為當期的金句。此后,他圍繞加設大口徑落石方管,降低出料口高度,再次測量拋填石塊的水平落距等措施,一次次勇敢開麥。在眾人智慧的碰撞下,《無掩護惡劣海域水上拋石科研課題》正高效推進,真正將“金點子”變成了“生產力”。
開放麥講出了方法,也培養(yǎng)出了人才。項目建設2年來,22名青年職工均參與“開麥”,其中1人晉升為中層干部,培養(yǎng)出7名技術骨干,系統(tǒng)內輸送專業(yè)人才3人?!安辉O劇本、不限身份”的表達機制,讓青年從“怕講”變“想講”,從“聽指令”變“提建議”,不僅在課堂逐漸講出了自信,也在工程建設上干出了實績:海陽市生態(tài)東港及配套基礎設施工程項目順利完成80萬方基槽挖泥、16個沉箱出運安裝,圓滿達成“9.30”節(jié)點目標,獲得業(yè)主書面表揚;北方藍色海洋經濟科研生產基地項目完成8次爆破作業(yè),爆破石料約11萬方,同步建成臨時道路及240米臺座邊緣......
“項目工地上沒有華麗舞臺,但每個努力的人都該有自己的麥克風?!笨粗嗄陠T工從青澀到成熟的蛻變,牛洪濤感慨道,“他們講出的不僅是技術,更是留在項目上的青春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