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460多天的晝夜奮戰,近日,由中國鐵建大橋局承建的渝昆高鐵全線最長隧道彝良隧道右線順利貫通,為全隧貫通以及全線建成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標志著渝昆高鐵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貫通后誤差測量(胡國英攝)
彝良隧道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與彝良縣交界處,全長約24.8公里,最大埋深達920米,為雙洞單線隧道,是目前在建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中世界最長的山嶺隧道。該隧道地處地質條件極為復雜的烏蒙山脈核心區,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四周山高谷深,地勢險峻,地質構造錯綜復雜,施工中面臨高地溫、涌水、突泥、軟巖大變形及巖爆等多種挑戰,安全風險極高,施工難度極大,被列為I級高風險隧道。
面對復雜的地質環境,項目團隊采取“超前地質預報+疏排結合+強化支護”的綜合施工體系。建設者全程運用超前地質鉆探與地質雷達聯合探測技術,精準研判圍巖類別、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及地下水賦存狀態,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施工參數和支護措施,有效控制了軟巖大變形,實現風險早預警、隱患早治理;嚴格執行“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施工原則,在自檢、專檢、交接檢等環節層層把關,確保施工質量與安全可控。
隧道高地溫是施工面臨的另一重“烤”驗,隧道洞內常年平均溫度達40攝氏度,掌子面最高溫度更是飆升至46攝氏度,被稱為“地下火龍”。項目團隊創新采用“冰塊制冷+接力通風+自動噴淋降塵”組合系統,將作業面溫度降至32攝氏度左右,為施工人員撐起“清涼屏障”。
彝良隧道右線的貫通,為整個隧道工程提供了精準的地質預報,同時極大地改善了隧道的通風和排水條件,有效減少了地質風險的疊加影響,將大幅提升后續施工的安全性與作業效率,為全隧按期貫通提供了保障。
渝昆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鐵路網京昆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約700公里,其中云南段長388.6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是云南省內首條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全線建成通車后,重慶到昆明的行車時間將大幅壓縮,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