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工程建設領域的創新實踐者,中鐵十四局牢牢把握“科技創新”核心抓手,依托“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熱膨脹’裂石工藝”兩項關鍵技術破解工程建設痛點、布局綠色產業新賽道,將創新成果轉化為項目建設的“加速度”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動能”。
面對戰新產業布局需求,中鐵十四局組建研發團隊,攻克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核心技術,這項由水泥、礦物摻合料、鋼纖維等材料調配而成的專利技術,憑借超高力學性能、優異耐久性及良好生態效應,成功入選鐵建青苗庫。在當前集團主題勞動競賽“技術轉化”要求下,該技術首戰深汕西改擴建項目預制墩柱施工,通過免蒸養工藝實現常溫養護,既保障施工質量,又降低能耗,為項目的高效推進注入科技動力。
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應用于深汕西改擴建項目施工(馬兵 攝 )
為擴大技術應用價值,中鐵十四局戰新專班主動聯動鐵五院赴西藏林芝開展實地調研,將UHPC技術推廣至當地砂石骨料綜合利用項目。技術的適配性與生態優勢獲得當地政府及業主高度認可,不僅夯實合作基礎,更讓這項創新成果從“單一項目應用”走向“多場景適配”。目前,他們正深化與科研院校的技術協作,計劃將更多專利轉化落地,為戰新產業競爭力構建“技術護城河”。
在粵北群山中,廣韶高速改擴建項目曾面臨一道“硬骨頭”,擴建路線必經的石方路段由高強度石英砂巖構成,且距運營中的廣韶高速僅20余米,傳統爆破或機械破碎面臨安全風險與進度瓶頸。在勞動競賽“攻堅破難”的號召下,項目迅速組建十余人技術攻關小組,在工地搭建簡易實驗室,在歷經180余次試驗后,終于研發出基于“熱脹冷縮”原理的“熱膨脹”裂石開挖工藝。
與傳統施工方法相比,“熱膨脹”裂石工藝的優勢十分顯著,在效率方面,每天能夠開挖700到1000立方米的巖石,是機械破碎效率的10倍,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在安全方面,徹底摒棄了炸藥,既不用擔心震動對既有高速造成影響,也不用擔心飛石傷人,讓施工人員和過往司機都更加安心。在成本方面,燃料消耗減少近60%,不僅大幅降低了粉塵和噪聲污染,顯著提升了邊坡施工的環保性,還省去了復雜的炸藥審批流程。如今,廣韶高速改擴建項目湯塘互通旁改造的“民生路”較原計劃提前完工,該技術已成為項目建設的“效率引擎”,更為同類近運營交通線路改擴建工程提供了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
廣韶高速項目湯塘互通旁完成改造的“民生路”(苗曉靜 攝 )
從工程現場的技術迭代到綠色產業的前瞻布局,兩項技術的突破與應用,不僅破解了當下工程建設的“卡脖子”難題,更夯實了集團戰新產業的技術根基。接下來,中鐵十四局將繼續以勞動競賽為“試煉場”,讓科技創新貫穿項目建設與產業發展全鏈條,以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