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隨著首輛電客車緩緩駛出重慶東站,標志著由鐵一院總體牽頭設計的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東延工程開通初期運營,開創了軌道交通與重慶東站高鐵樞紐同步開通運營的新局面。
軌道交通6號線東延工程(鐵一院 供圖)
6號線是重慶軌道交通線網中最重要的骨干線路之一,其中東延工程起自重慶東站,止于既有劉家坪站,全長約6.79公里,最高設計時速為100公里。全線設車站4座,其中新建重慶東站、桃花橋站、百樂園站3座車站,改造既有6號線劉家坪站。
作為國內首條不停運改造既有運營線路的地鐵工程,鐵一院技術團隊創新采用了“獨立運營過渡至貫通運營”的技術路線,充分考慮軌道交通網絡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有效避免了既有線停運風險,為國內其他城市軌道交通既有線改造提供了寶貴經驗。
6號線東延工程下穿重慶東站站前核心區TOD地塊。在方案研究過程中,技術團隊引入融合設計理念,通過“軌道+開發”實現了協同建設,節約土建投資超1000萬元,實現了城市空間的高效集約利用。桃花橋站有效利用20米自然地形高差,設計采用明挖淺埋技術,出入口扶梯提升高度降低21%,車站服務能力提升20%。
高架車站采用“二星級綠建”標準,引入光伏發電系統,著力打造低碳示范線。在百樂園站與劉家坪站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將屋頂光伏電能并入站點既有電網,用于站點的動力和照明系統,發電面積達400平方米,總裝機容量約125千瓦,年均發電量可達10.12萬千瓦時。
技術團隊以人性化為導向,對車站公交接駁進行專項設計,通過細化出入口周邊公交港灣設置,減少換乘時間和步行距離,提高出行效率;開展站點周邊景觀、道路“微提升”“微改造”,在地鐵出入口和附近公交站臺之間設置風雨連廊,為乘客提供便捷、舒適的換乘體驗。在劉家坪站北側增設3號出入口,加強與周邊地塊聯系,完善區域交通銜接體系,提升了整體交通便利性。
為最大程度降低對既有線路運營的影響,適應施工場地特殊性,確保施工安全,技術團隊在跨越既有線100米主跨橋梁中采用轉體施工工藝,實現了在重慶軌道交通領域首次采用連續梁跨越既有運營線路轉體施工。
施工過程中,技術團隊在既有6號線兩側完成T構連續梁澆筑工作,以橋墩為軸,借助液壓牽引系統,將兩座長100米、重3500噸的混凝土連續梁同步逆時針轉動,最大轉體角度達19度,確保兩段梁體在空中實現精準對接。
重慶東站是我國“四網融合”特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交匯點,也是國家交通強國“站城一體化發展”試點工程,對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戰略,構建重慶“米”字型高鐵網起到關鍵作用。